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与舌咽神经痛,都是现代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疗效特别良好的常见病。大同现代脑科医院成立一年,共有5例面肌痉挛和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别接受了面神经和三叉神经的血管显微外科式减压术(也称微血管减压术),立即收到了彻底治愈的治疗效果。可是在采集这些患者病史的时侯,却发现在他们就医或治疗的程序或过程中都充满了艰辛而曲折的“故事”。他们以前对“微血管减压术”这一现代最好的治疗方法不是“不知道”就是因恐惧“开颅有生命危险”而耽误或延误了正确治疗,说明了众多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还仍然处于治疗误区的“水深火热”之中。为了让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患者能够早期或及时获得无感觉和运动障碍性并发症的优良治愈效果,少走就医弯路,摆脱旧式就医观念的束缚,有必要剖析如下几例患者的复杂就医经历。
1. 面肌痉挛病例
病例1:张某,男,52岁,汽车司机,家住大同市区柳航里。左眼睑和面部不自主抽搐近一年,因频繁发生“功能性盲”而严重影响驾车工作,并且还出现了“恐惧社交” 的心理障碍。刚发病不久曾找过李小勇教授,当时一听说只有“开颅”手术才能治好,心里担心了起来。老百姓一听“开颅”都认为“有生命危险”,甚至又闪现过“医生要开颅赚大钱”的想法。听朋友和患友介绍,便改变主意先找了大同市著名医院的一位著名中医医生,口服中药和针灸治疗了半年时间,但是没有任何效果。以后又改到另一大医院就诊,和很多患者一同定期拼凑一只“肉毒素”进行定期面部“肉毒素注射”治疗,需要反复多次的“注射”才有效果,而且还不能达到彻底根本治愈的目的。可是最近一个月来,病情不仅没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反而又有明显的加重,抽搐幅度和频率显著加大增多,内心十分烦恼。
近一年内,患者经常到大同现代脑科医院关注李小勇教授治疗面肌痉挛患者的“动向”,亲眼看到好几位患者术后都获得了彻底治疗痊愈的效果,并没有发现传说的那些危险,再次耐下心来倾听并彻底理解了李小勇教授解释“面肌痉挛显微手术具有显著有效性和完全安全性”的道理。在2010年8月22日,患者放心地接受了显微神经外科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得到了预料性的治愈效果,手术后第二天就达到了面部异常抽动彻底消失的效果,8天后顺利出院,长期困扰的心病也终于落了地。
病例2:李某,女,50岁,大同市灵丘县人。右面部不自主抽搐二年余,还伴有睡眠中不停止抽搐的少见表现,因此长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十分痛苦。也曾长期接受过口服中药和中医针灸的治疗,为此还用去了相当大的治疗费用,同样还是没有任何程度的治疗效果。半年前曾有一位亲戚介绍,到大同现代脑科医院向李小勇教授打探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一听到要开颅手术治疗,便也走到了口服中药和中医针灸治疗的路上。后来,患者在大同现代脑科医院护理一位脑瘤手术的亲戚时,亲眼看到了两位比自己还严重的面肌痉挛患者手术后得到完全治愈的疗效,便下定了手术治疗的决心。2010年8月26日接受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面肌痉挛的抽搐彻底消失了,此后正常睡眠也恢复了,自己和家人均有说不出的喜悦,逢人便说:“李小勇教授的手术技术就是好,早手术就不用受那份罪了”。
2. 面肌痉挛患者就医的误区
面肌痉挛的中药和针灸治疗,可能比世界先进国家有更为悠久的历史,所以在中国一般民众心里已经形成了“只能针灸治疗”的深刻烙印。但是随着科学的进步,现在证明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的唯一治愈性方法,因为面肌痉挛的病因是颅内面神经的节段受到颅内“微小血管”压迫所致 。美国的神经外科医生Jannetta于1975 年报道了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连续治愈了31例面肌痉挛的患者,以后这一技术传遍世界,治愈率不断提高,手术并发症不断降低;现在因为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提高,这一手术已经成为十分安全的治疗方法,过去相传的“开颅危险”几乎并不存在了。但要特别注意,一定要在有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大量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经验的医生治疗下,才能获得可靠的治疗效果,大同现代脑科医院首席神经外科专家李小勇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可托付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微创手术”的优秀医生。
目前不少患者因为恐惧开颅手术,或因年龄过大、多种严重疾病影响手术而采用了肉毒素面部局部注射治疗,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不适应于广大的面肌痉挛患者,因为这种治疗并不是根治性的。面部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一般由非手术科室的内科医生进行,需要注射3-5天才能看到面部停止抽搐的疗效,但是这种疗效只能维持3-6个月,因此每个患者每年需要注射2-3次。最近发现,不少患者因为数年长期面部肉毒素局部注射治疗,发生了面部肌肉“废用性”的肌肉挛缩,即使之后再通过开颅手术治疗,也遗留下了永远不可消失的面肌瘫痪后遗症,值得重视。这为更多患者提出了警示:如果有可能,还是应该尽早选择现代最好疗效的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
3. 三叉神经痛病例
患者:李某,女,73岁,大同市城区东油店巷人,具有右侧面部不断加剧性疼痛十余年的病史。12年前(即1998年)刚发病时,就被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口服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疼痛尚可部分缓解。但是一年后(即1999年),因为口服卡马西平的效果逐渐变差,便在我市某大医院接受了三叉神经封闭手术治疗,当时疼痛得到了缓解,但手术侧的面部却遗留下了感觉明显减退的并发症。又是大约半年之后(即约2000年),患者又出现面部疼痛的复发症状,当时根据传说,就奔向了河南省开封市一家“三叉神经痛特色治疗医院”,接受了“三叉神经第一支周围支抽出术”的手术治疗,可是这次手术不仅几乎没有任何效果,反而在面部眼眶部留下了“毁容”的第一个刀痕。2007年在张家口市某医院又接受了“三叉神经第二支切断术”,这次仍然没有获得有效缓解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又在手术侧眼下方的面部留下了第二个“毁容”的刀痕。
该患者因为长期无缓解的面部三叉神经痛而四处求医,度日如年地在痛苦中煎熬,常年休息不好引起了血压增高和脑梗塞疾病,恶性循环。2010年初,患者又在一神经科十分著名的北京三级甲等医院的著名疼痛科,向一著名疼痛科专家寻求治疗,但是该专家考虑到病人年龄过大,又合并高血压及脑梗塞,手术风险大,拒绝了手术治疗的请求。患者求医12年整,痛苦日渐加重,近乎绝望。
患者的一个女儿在大同市里工作,一直很关心父亲的病情,今年8月,她听一位同事说,他叔叔前不久在大同现代脑科医院找李小勇教授做过三叉神经痛微创开颅手术,效果非常好。在对现代脑科医院做了一些了解之后,毅然带父亲来找首席神经外科专家李小勇教授。李教授详细了解了患者病情,并做了细致的检查,认为患者虽然年龄大,并发症严重,但只要充分准备,术中小心操作,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完全可以采用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在完善术前准备情况下,李教授亲自为患者行了微创开颅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患者面部疼痛彻底被治愈,十余年的剧烈疼痛症状彻底解除。患者及家属表示万分的感激,同时对自己走过的弯路感慨万千:“早知开颅就能治愈,就不用受这十几年的罪,白花冤枉钱了。”
4. 三叉神经痛患者就医的误区
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和针灸治疗,在中国也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可能早于世界先进国家,因此在中国一般民众心中也已经形成了“针灸治疗”的深刻烙印。但是现代科学发现,三叉神经受到颅内微小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绝大多数病因,仅有1%以下的病因在脑内。因为在面部进行针灸并不能去除血管压迫三叉神经的病因,所以这就是针灸对三叉神经痛治疗基本无效、或基本没有持久性疗效的原因。
卡马西平等多种抗癫痫的现代降低神经兴奋性的药物,对三叉神经痛具有一定的减轻疼痛的效果,但是只是对初期患者或三叉神经轻度受压者有效。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一方面对这些降低神经兴奋性的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另一方面随着老年颅内血管必然延长改变而使三叉神经受压程度加重,卡马西平等药物疗效越来越差,甚至因为患者对这些药物具有敏感的头昏、不适等副作用,不得不寻求手术治疗。
在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面,现在存在着先采用三叉神经封闭或颅外部分切断性手术治疗,然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考虑接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策略。这种策略,源自于大约20年前开颅确实有较大生命危险的状况,那时开颅术在肉眼下进行,难以保证手术的高安全性。但是现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成熟的阶段,目前在高级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专家手下,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已经变成了一种十分安全的手术,几乎没有发生死亡及并发症的情况。每一个口服药物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该首先选择现代的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而不是封闭治疗的治疗策略,原因如下:
1、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是三叉神经痛最好的极高治愈率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因为这是唯一根除病因的治疗方法,能够保证持久的治愈性疗效,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术后面部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的并发症。
2、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和三叉神经颅外部分切除或毁损术,都是三叉神经的“破坏术”,具有患者难以接受的严重面部感觉消失或感觉异常的并发症的缺点,还有90%左右复发率的缺点,因此不适合广大可以接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在商业社会高度发达的现在,要特别注意不同水平治疗医生的“商业态度”:只会中医和针灸的医生,只说自己治疗方法疗效好;西医内科医生只说药物治疗有效;只会三叉神经封闭或局部切除术但不会开颅的医生,只说封闭治疗好而千方百计地说开颅术“不好”“有危险”,以求留住患者。
3、选择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先于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和三叉神经颅外部分切除或毁损术的原因:不少三叉神经痛患者,因为首先选择了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和三叉神经颅外部分切除或毁损术的治疗而得到了一段时间的疗效,但是在复发时因为年龄的增高而发生了心血管和糖尿病等多种老年病。因为三叉神经节封闭术后复发具有再次手术极高的无效或失败率的特点,所以患者在老年面临着极大痛苦难以解决的局面。如果在能够承受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比较年轻的年龄接受了根除病因的手术,将可以极高比率地“安度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