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山西省民营医院发展论坛”上的发言(2015年5月25日)
大同市现代医院管理公司 侯泽
各位领导、同志们:
阴差阳错,20年前我由一名医生、医学院老师兼职办了民营医院,赶上国家医改,现在是六家医院的总院长,但我总觉得我是一名医生,20年坚持专家门诊,看了20多万病人,我曾经兼任过公立医院院长,亲自感受并参与医改。今天感谢省民营医院发展协会举办民营医院发展论坛,我想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尤其是民营医院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困难与大家分享。如果讲得正确,供大家参考,因为我热爱这个行业与患者;如果讲得不准确,那是我片面的感受,望大家谅解,我由衷地希望医疗行业变得更好,仍然是因为我深深地热爱这个行业。
医改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改革,一直是社会的热点、焦点,同时也是难点。我国新医改最显著的成绩,一是建起了全世界覆盖人口最多的医疗保障网络;二是初步建立起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办医格局。但是如何从根本解决百姓就医难题,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当前存在的很多实际问题,仍需要我们尽快解决。
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发展,是医改中相辅相成的两条线,也是能否构建多元化医疗格局,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就医的关键。尽管公立医院改革风生水起,尽管国务院连年出台一系列支持和鼓励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首先,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并没有改变,民营医院的发展空间依然处在被“挤压”的状态。公立医院改革最直接的结果反而是大型公立医院不断扩张,越办越大,费用越来越贵。而民营医院的发展,虽然在政策上有所突破,但是实际上在医院规模、服务数量、医疗占比仍然相当小。“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社会办医床位数和服务量要达到20%,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公立医院的改革没有改变大型公立医院独占人才、设备及医疗资源的局面。另一方面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壁垒没有根本解决。从2012年始我们曾多次呼吁民营医院发展的诸多政策障碍亟待各级政府认真解决。所说的八大难题:①医疗用地匮乏;②医疗人才奇缺;③大型设备准入困难;④急救(120)定点困难;⑤没有合法票据;⑥没有统一的名称;⑦药品零差价得不到补偿;⑧医院等级评审得不到许可。(这些问题中票据问题今年基本解决,其它仍未完全解决。)而目前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进一步深入,制约民营医院发展新的困难又在涌现:一是分级诊疗办法推行后市级民营医院无法得到转诊,这就形成市级新农合定点医院不能为农民看病;二是收费标准难以统一,物价局要求放开价格,推行申报制,医保、农合谈判制没有进行;三是执业医师的“规培”问题无法在民营医院推行,民营医院医生缺乏现象进一步加剧;四是市级新农合定点民营医院报销比例不合理。目前这类医院的收费标准大多执行“三类收费的90%”,然而报销比例与市三甲医院相同。各区县每年提高起付线,降低报销比例,起付线由原来300元提高到800-1000,报销比例由原来的75%降到55-65%。 (由于省厅关于新农合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的意见中“调整住院补偿方案”条款中有一条注解写到“未评审等级的定点医疗机构,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偿标准”。)
由于上述各种制约因素造成一方面国家、各级政府不断出台各种鼓励政策和文件,另一方面却是民营医院困难重重;一方面市级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另一方面民营医院床位使用率不到50%,生存面临困难;一方面是老百姓看不起病,另一方面是大医院医疗费逐年成倍增长;一方面非营利的公立医院收费高,另一方面营利性的民营医院收费低等等很多怪异矛盾的产生。
医改,无论是公立医院改革,还是民营医院的发展,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从长远来看,社会办医是公立医院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当前改革持续深化的大背景下,找准问题,有的放矢地解决民营医院发展中的困难,不但有利于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也有利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真正推进医疗格局朝着有利于人民群众就医的方向前行。
一、进一步转换观念,树立“大卫生观”
“大卫生观”强调全社会积极参与医疗事业协调发展,其内涵是全民整体健康。树立“大卫生观”,就要树立一种“多元化”的观念,多元化发展,多元化竞争,最终目的还是推动全社会总体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需求。
首先,要转换观念,淡化办院投资主体,实现公平公正。
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都是为社会服务的,除了投资主体不同,在治病救人、满足患者需求方面都是一样的。在如何看待、对待民营医院上,要一视同仁,不应亲疏有别。早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中就提出:“要着力消除阻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政策障碍,非公立医疗机构在准入和执业等方面与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完善公平公正的行业管理政策。”按照这个意见,不管办院主体是公立还是非公立,只要能够按照政策为百姓服务,就应该一视同仁给予支持。在具体的配套措施上,在优惠政策、资源供给等各方面,把“同等待遇”落到实处,使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做到公平竞争、相互促进,从而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树立“谁投资给老百姓看病,补谁;谁给老百姓零差价,补谁。”
其次,让医生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真正实现医疗人才全社会共享。
医疗人才是最为重要的医疗资源,当前的现状是,医疗人才呈“倒金字塔”型,高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集中在城市大型综合医院。而民营医院过去多聘请公立医院退休的高职称人员作为专家队伍,招聘刚毕业的学生作为基础人员,形成民营医院人才队伍“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人才缺乏,成为制约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就这样的人才结构,最近也被很多公立医院不让高职称人员退休,或者退休也不让变更注册,推行院内返聘等规定所限制;刚毕业的小医生也会被执业医师“规培”的规定所限制。造成现在很多民营医院好几十张床,仅有一名可签字的合法医生的被动局面。
要彻底放开医生的多点执业、自由执业,就要从人才资源上打破国有大医院的垄断地位。这需要我们深化公立医院体制改革,逐步解除对人才的束缚,让医生成为社会共有资源,使医生像律师一样,自由执业。这方面,在国外已有很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在国内很多省市想推行地域自由执业和市内自由执业,或放开多点执业限制等。这样不但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法发展的矛盾,也可以让医生多点看病,多劳多得,解决医改中政府无法满足所有医生个人收入的问题,有利于更好的规范药品回扣、红包等灰色收入,推进公立医院顺利改革。
再次,应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入,减轻投资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大力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还有助于社区卫生院提升服务,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整合卫生资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政府应积极出台具体办法,鼓励、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等专业机构,支持开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咨询,鼓励高校、研究院所联合搭建健康产业技术开发平台。
二、公立医院改革,要为民营医院留有空间
广东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廖新波曾这样说:“很多地区一边鼓励民资进入,一边公立医院无限制的扩张;一边放宽民资办医政策,一边以区域卫生规划已满而拒于门外。”这话揭示了当前医改中的一个困局:虽然国务院反复出台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的文件,虽然政策上三令五申对民营医院给予同等待遇,但在具体实施中还是障碍重重。我们且不谈土地问题、立项问题、税收问题、融资问题,单就公立医院改革的过程中,几乎每一次出台的改革配套措施,都在客观上限制了民营医院的发展。
比如分级诊疗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农村患者就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解决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等问题。然而目前市级民营医院大部分为二级或二级以下医院,分级诊疗无法让县级医院转诊到民营医院,只能到三级医院。这就形成了市级民营医院无法接受农村病人就医,分级诊疗制度实际上完全限制了农民到价格相对低的市级民营医院就诊,只能转诊到收费高的市三级医院,还直接导致大部分民营医院无法经营。其实针对公立医院改革,将市级民营新农合定点医院作为本市农民选择的首诊医院,问题就都解决了,既缓解了大医院压力,也同时解决了目前乡镇县医生技术的不足,民营医院也能得到健康发展。
再比如我们推行的“药品零差价”制度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药价虚高问题。但政府对公立医院补贴,而民营医院推行“药品零差价”谁来补,没有具体规定。
又比如医保定点医院的收费,由于历史原因,很多民营的医保定点医院在价格制定上与医院的规模、技术、实力、设备配置并不对等。一刀切地执行等同于乡镇卫生院的“三类”标准的90%。这导致了民营医院自身入不敷出,收入“倒挂”,难以持续发展。
三、量身定制,让民营医院的等级“身份”与公立医院接轨
长期以来,民营医院在医疗行业的“身份”地位一直处在一种尴尬境地。由于以前没有相应的规范和标准,民营医院基本上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也造成了民营医院的信誉危机。一方面是部分民营医院自身不诚信不规范经营,造成极坏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社会长期形成的既有观念难以马上扭转。在推动民营医院规范化考核、树立民营医院新形象上,我省近年来做了很多扎实有效的工作,省民营医院发展协会在全国首创“三A”等级评价标准,为民营医院规范化健康发展、提高社会地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三A”评价方案是结合我省实际情况,专门针对民营医院资格审核能否达标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标准,对民营医院在医疗服务、价格信誉、就医环境等三大项十二小项的千分制系统性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新医改的继续深化,为我省“三A”等级评价体系的完善带来了新的契机。民营医院如何能具备和公立医院同样的等级身份,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评审? “三A”评价体系实质上可以成为一个桥梁,因为这一评价体系本身就有等级意义。在此基础上,可以持续推动、扩大范围、细化标准、不断完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逐步过渡,实现与公立医院的等级评定体系的接轨。
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发展,是医改前行的两条腿,如果一条腿过分弱小,一条腿长大,必然会影响改革前进的步伐。当前,鼓励和支持民营医院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民营医院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在于建立制度和政策来维护其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在公立医院改革的大背景下,更应该打破政策性限制,给予同等待遇,创建平等的竞争条件,只有这样,社会办医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才能构建起健康、有序、公正的多元化医疗格局,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构建社会和谐,共筑中国梦。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