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就像无声的杀手,初期往往没症状,一旦有了症状,往往就是中晚期。因此,治疗肿瘤的关键在于早发现。如何及早对肿瘤作出正确诊断呢?大同瑞慈康复医院影像中心主任苗来生指出,传统的影像检查手段对非常微小的肿瘤病灶或者还没形成病灶的肿瘤细胞束手无策,而PET-CT却能在病灶形成前的代谢异常阶段发现肿瘤病变,使多数肿瘤的发现时间比传统影像检查提早,有助于指导医生将肿瘤“扼杀在摇篮里”。
PET-CT能够提早发现肿瘤病变
PET-CT与CT和PET相比有很大优势。CT是解剖结构影像,能清晰显示人体各组织的解剖结构,但无法诊断还未形成病灶的肿瘤细胞;PET是功能代谢影像,能敏感地发现代谢异常的肿瘤细胞,但不显示正常组织,无法看清肿瘤具体在哪里;PET-CT可同时获得全身的这两种影像并把它们叠加,从而轻易发现肿瘤细胞的精确位置和范围。
在介绍PET-CT时,苗来生通过一个病例的描述,让这台仪器的作用更加通俗易懂。
75岁的王某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面部、右颈部等多处淋巴结肿大,浑身乏力,肿大淋巴结处并伴有疼痛,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疗效均不理想。近日,王某在家人的陪同下慕名来到大同瑞慈康复医院就诊。接诊的苗来生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后,经过PET-CT精准定位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王某为恶性淋巴瘤伴多发部位广泛浸润,且分期晚,病情重。多学科专家随即针对患者病情展开讨论,制定出标准化的治疗方案。
“传统的X线平片、超声、CT和MR检查方法,大多在疾病发生到‘形态改变’这一阶段才能发现病变,因此不能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苗来生介绍,每种疾病都会经历从基因突变到代谢异常再到形态改变的发展过程,PET-CT能更准确地反映人体正常或异常的生理代谢活动,简单地说,就是能够提早发现患者是否存在肿瘤病变,从而增加了治疗方案的合理性。
PET-CT对鉴别肿瘤性质很在行
苗来生介绍,很多人对PET-CT并不熟悉,甚至会“谈核色变”,担心PET-CT用的放射性药物辐射强,对人体有副作用。对此,他解释说,PET-CT虽然是两种放射型设备的结合,但PET-CT中使用的CT为低剂量CT,同时PET药物为符合人体生理的短半衰期药物,因此,做一次PET-CT所受到的辐射,不高于一次增强胸部CT。
“很多患者是在抽血检查时发现体内肿瘤标志物含量升高,但此时患者身体没有任何症状,医生也不能确定肿瘤的位置,如果没有PET-CT,患者就要用排除法,通过胃肠镜、胸部CT等一项一项查找肿瘤。”苗来生说,而应用PET-CT虽然单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但提升了治疗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让患者不用在多个科室逐项检查,为患者节约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更重要的是从病魔手中抢到了时间。
苗来生说,还有一部分患者是已经确诊患有肿瘤,通过PET-CT寻找肿瘤原发灶和转移灶,对肿瘤进行分期。要判断患者体内的肿瘤是否是恶性的,有时候需要做穿刺活检。虽然传统CT和核磁能够显示病灶,却无法保证穿刺位置就是肿瘤的活跃区,穿刺到肿瘤坏死位置就无法进行准确的病理诊断,而通过PET-CT能够保证“一刺即准”。在肿瘤治疗过程中,PET已经能够明确显示肿瘤细胞的活跃性是否降低,从而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对正在使用的对抗肿瘤药物敏感,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有效的抗肿瘤方法,还可以为放疗提供精确的生物靶区定位。
心血管病、防癌体检都能做PET-CT
苗来生介绍,除了肿瘤检查外,PET-CT还适合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的检查和疗效评估。目前,PET-CT心肌显像是判断心肌梗死后受累心肌是否存活的“金标准”,为患者是否需要手术提供客观依据。对心肌缺血患者来说,若缺血的心肌已死亡,做心脏血管搭桥手术就没太大意义。
PET-CT还可用于健康人群的防癌体检。目前,常规体检很难发现癌症患者的最初症状,等症状明显时,往往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PET-CT可以及早发现癌前疾病和肿瘤细胞,进而提高肿瘤的治愈率。
苗来生说,如今40~60岁是肿瘤的高发年龄,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如果有肿瘤家族史,或经常接触有毒化学物质,或患有较大可能发展、转变成癌症的疾病和病变,如黏膜白斑病、子宫颈糜烂、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皮肤慢性溃疡、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所致的结节性肝硬化等疾病的人群,最好定期做防癌体检,以及早发现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