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的张先生在公园锻炼身体时,突然感觉脚下有踩棉花的感觉。之后,开车途中,他突然发现公路上的行车线总是两条,脑袋向一侧偏时就又变成了一条……联想到近期出现的问题,家人陪他上医院眼科进行检查,会诊后得出结论——视网膜黄斑病变。医生建议用进口的药物进行眶内注射治疗,治疗持续了十多天,花费了上千元的药费后,发现视网膜黄斑病变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还出现了一侧眼睛的视神经萎缩。后张先生再次进行脑部检查,被诊断患上了“巨大侵袭性垂体腺瘤”。手术实施后,视力又恢复到以前的正常状态。
据现代医院特聘脑科专家李小勇博士介绍,“眼是脑的延续,眶是颅的延伸”,中枢神经系统超过40%的纤维参与视觉形成,视觉传入神经通路从视盘开始直达枕叶视觉中枢区,贯穿颅脑全程。视力下降的原因远比人们预想的要复杂得多。从医学的视角看,我们的眼球,仅仅是一对光学感受器,被注视的物体成像,并且最后形成视觉,都是在大脑皮层。所以,视力下降不仅可能是因为患了眼科疾病,还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表现。
据统计,颅内鞍区肿瘤中有41%的患者首发症状是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常常被误诊为青光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球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屈光不正等。而且往往早期应用激素治疗会有一定疗效,因而更给人以假象。非眼科疾病引起的视力下降,则经常伴有颅脑原发疾病的症状,比如头痛、头晕、视物重影、月经不调、阳痿、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多饮多尿、嗅觉异常、一侧耳鸣耳聋等。 |